- 武拉平;罗屹;
确保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稳定供应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梳理我国农产品价格政策演变基础上,分析农产品价格决定和波动机制,剖析近年来农产品价格走势及原因,提出确保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农产品供给呈现“三高”特点,即高产量、高进口、高储备;农产品需求则表现为“三不”,即消费不旺、加工不活、市场不振。农产品价格低迷,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充足、进口激增和需求疲软。基于此,应抓好生产,确保产能;完善储备,强化调控;引导消费,稳定需求;协调贸易生产,减少进口冲击;完善期货市场,科学发现价格;加强供需分析,做好监测预警。
2025年02期 No.488 37-4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2K]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同山;石熙嘉;洪树琼;
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即将全面到期。为了在新形势下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党中央对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和做好“二轮延包”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对中央“二轮延包”政策分析发现,保持绝大多数农户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特殊情况严格依规调整的“大稳定、小调整”是总体方向;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提升土地资源配置利用效率、维护农村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是战略重点;用好确权登记颁证成果、鼓励集体内部土地权益转让、尊重农民主体性并强调政府作用、与相关农村改革统筹实施是其推进策略。不过,高质量按时完成延包工作,也面临如何让多元主体高效协作、如何控制延包费用并合理分摊、如何保障特殊群体承包权益等困难挑战。基于此,创新推进延包工作,要制定引导多方协作的省级延包具体办法,明确延包工作经费安排和分级承担比例,灵活施策保障特殊群体的土地承包权益。
2025年02期 No.488 44-4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1K] [下载次数:8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冠男;张晓旭;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对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区域差异与政策适配视角,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政策演进、实践状况及适配性困境,揭示改革进程中制度统一性与区域特殊性的矛盾,并提出差异化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区域差异源于经济梯度、资源禀赋、制度环境及人口流动的综合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区域诊断—政策定制—动态评估”的适配机制:经济发达地区应聚焦市场化交易平台建设与业态模式的政策创新;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加大财政投入和统筹力度的政策扶持;土地资源丰富地区应强化统筹规划和整合利用的政策引导;土地稀缺地区应探索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政策优化。同时,还应更加注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与乡村全面振兴、土地规划、金融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力、土地价格评估等配套制度的协同。
2025年02期 No.488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7K] [下载次数:4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国强;赖欣;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撂荒地直接导致土地资源闲置,削弱粮食生产能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是维护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经济活力的必然选择;而因地制宜健全撂荒地复耕复垦长效机制的探索,则是破解区域差异、制度障碍与治理短效的核心路径。本文针对重庆市农村耕地撂荒情况展开深入调研,研究发现,种地成本逐年上涨、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率低、粮食市场价格下跌增加农业经营风险、农村劳动力严重匮乏导致农村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因此,有必要构建复耕复垦长效机制,可从完善法律体系实现撂荒协同治理、健全农地流转管理制度与保障机制以及构建严密的撂荒监测与高效监管体系等维度,提出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长效机制的具体实践路径。
2025年02期 No.488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5K] [下载次数:2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彭明唱;王凤羽;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为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明确了着力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各地根据自身农业资源禀赋和科技条件等,描绘个性化、具象化发展路径。本文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新发展理念、农业高质量和区域发展规律的视角,探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逻辑;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业领域的科技水平、生产要素变革、保障机制方面的具体特征,归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仍面临科技创新不强、新质人才不足等挑战。未来,在关键路径上应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完善区域新质农业人才培育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02期 No.488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9K] [下载次数:11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