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理论与实践

宏观经济与价格研究

  • 政策护航稳定预期 力促经济向新向好——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5月新闻发布会详解稳增长政策“组合拳”

    本刊编辑部;

    5月20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主持发布会,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人工智能合作论坛以及有关领域工作进展等情况,并就宏观经济形势、稳外资、“两重”建设、“两新”政策、“人工智能+”、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清理市场准入壁垒、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50余家境内外媒体60余名记者参加本场发布会。

    2025年05期 No.491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物价运行特征、影响、原因和对策分析

    肖新建;李玉举;徐腾达;陈志超;郭云澍;

    近年来,我国物价呈现长时间较低位波动运行、CPI与PPI及M2的关联性减弱、宏观物价数据与微观感受存在“温差”等特点。如何客观看待我国物价运行特征,如何减轻较低物价环境对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如何施策推动物价回归合理运行区间,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本文着重分析近年来我国物价运行演化特征,从微观上分析较低物价水平对企业盈利和债务负担、居民消费等影响,从宏观上研判对政府财政税收、经济增长率等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一段时间以来的较低物价运行表现是当前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经济运行内在矛盾和国际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物价统计方式也是导致宏观物价数据与微观感受温差的原因。要谋划政策储备、全面深化改革、拓展国际市场,逐步推动物价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No.491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低通胀环境下的宏观经济运行与治理

    汤铎铎;胡敏杰;

    新时代以来我国CPI运行呈现出较强独立性,越来越稳定在狭窄的低位区间,表现为从高波动到低波动,从与PPI强烈正相关到不相关,其各分项之间以及其与主要经济体CPI之间的普遍正相关关系也都不复存在。这种稳定的低通胀环境反映经济发展广泛而复杂的趋势性变化。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其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度妖魔化而采取极端措施,而是要通过推动宏观经济治理框架转型来系统应对。

    2025年05期 No.491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日本通胀回暖的动因与可持续性分析:对中国宏观治理的启示

    闫坤;张欣怡;

    近年来,日本通胀形势的持续回暖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日本通胀回暖的特征事实,系统分析其动因与可持续性,探讨“薪资—物价”良性循环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面临的低通胀压力,总结日本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如科学看待通胀数据的政策意义、构建促进薪资增长的政策体系、平衡国内国际双循环、避免过度依赖货币政策,以及防范“日本病”等。本文研究旨在为理解通胀治理的结构性难题提供新视角,并为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2025年05期 No.491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综合整治“内卷式”价格竞争

  • 新兴产业“内卷式”竞争的表现、成因和治理思路

    邓洲;

    近期,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同时,“内卷式”竞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深入探究新兴产业“内卷式”竞争的主要表现与成因,认为新兴产业“内卷式”竞争不仅表现为价格战,还体现为不同技术路线、产业平台间的竞争,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损害投资者和消费者利益,增大国际经营的风险。企业延续传统投资思维、一些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企业期望过高、内需支撑不足是造成新兴产业“内卷式”竞争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认为治理内卷需从政府和市场结合入手,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加强标准制定和监管、培育壮大国内消费市场等举措,推动新兴产业摆脱“内卷式”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No.491 32-3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5K]
    [下载次数:5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电商平台“内卷式”价格竞争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影响

    欧阳日辉;唐天裕;

    电商平台日益激烈的“内卷式”价格竞争正导致产业链价格传导失序,并对我国产业的提质升级构成挑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电商平台通过算法与平台规则引导商家持续压价,以争夺短期流量与存量市场份额,最终推动成本向上游制造环节传导,形成低价路径依赖与价值链低端锁定。本文从价格竞争机制视角出发,构建“平台博弈—商家降价—成本传导”的逻辑链条,系统分析其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影响路径,揭示电商平台价格竞争行为对宏观价格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PPI分行业数据,围绕“生产—生活资料二分法”“产业链结构差异”与“电商渗透率水平”三个维度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生活资料类PPI受平台价格竞争冲击更为直接和持续;下游消费品和中游设备制造领域价格承压明显;且电商渗透率越高的行业,价格下行趋势越显著。同时,平台价格战对PPI的扰动呈现出短期显著、长期固化的双重效应:在渗透率高、同质化强的行业中,价格压力快速传导至制造端,部分行业更陷入“低价锁死”,削弱制造业的价值跃升与结构优化能力。为综合治理平台“内卷式”价格竞争,本文建议从大力培育品质电商、增强制造端议价能力、推动平台合规运营与公平竞争,以及促进电商平台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走出去”等方面着手,以助力相关行业摆脱低价竞争路径依赖,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No.491 37-45+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8K]
    [下载次数:6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外卖平台“内卷式”竞争的理论溯源与突破路径

    刘诚;戴小红;

    外卖平台已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外卖平台间的竞争逐渐异化为内卷模式,表现为价格战、算法剥削、商户利润压缩及骑手权益受损等多重困境,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抑制了行业创新,甚至对社会福利产生负面影响。平台经济的网络效应、数据垄断及多边市场传导效应共同促成了“内卷式”竞争,而监管滞后与算法黑箱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商户在平台主导的定价机制下陷入同质化竞争,被迫通过降本维持生存,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骑手则在算法驱动下面临超时劳动与收入不稳定问题。此外,传统反垄断与劳动法规难以适应平台经济的复杂性,暴露出工业时代规制体系与数字生产关系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破解外卖平台的内卷困境,需要从三方面协同发力:平台需从效率导向转向质量与责任导向,重构算法评价体系;政府应加强反垄断与数据治理,建立多方协同监管机制;行业需推动差异化竞争与伦理文化建设,构建“平台—商户—社会”共赢生态。

    2025年05期 No.491 46-5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7K]
    [下载次数:18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热点聚焦

  • 提振消费政策的理论逻辑、实践表征与对策建议

    许光建;乔羽堃;刘伊婷;

    提振消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任务。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从理论上阐释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消费如何推动国民经济循环并分析当前提振消费的政策体系特点;另一方面,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挑战,对提振消费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从国民经济循环基础理论入手,立足“两大端点”和“两条渠道”,系统地对习近平经济思想视域下的消费理论进行比较全面的阐释。在理论和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把稳住大宗商品消费和扩展服务消费内容作为提振消费的重点。并针对提振消费的配套措施提出应当注重央地关系协调,加强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协同,及时对提振消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和优化等建议,以期为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491 52-5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3K]
    [下载次数:4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乡村文旅营销价值转向与策略创新:基于体验经济视角

    申军波;张毓利;徐彤;

    在体验经济蓬勃兴起、以游客需求为核心导向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文旅市场营销正面临着创新升级的更高标准与严峻挑战。本文立足体验经济视角,深入剖析乡村文旅市场营销价值的转变方向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提出适配当下乡村文旅市场营销的创新策略。当前,乡村文旅市场营销价值转向呈现出从眼球经济到身心经济、从静态推介到动态宣传、从特定群体锚定到全体人员拓展、从地理空间外扩到需求导向出发等趋势表征,是游客需求拉力、市场竞争动力、科技发展推力以及自身转型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为此,本文提出开展立体化营销,构筑市场营销的“网点”;打造品牌化产品,塑造市场需求的“卖点”;采取新形式营销,形成市场关注的“焦点”;提供深度性体验,夯实市场体验的“支点”等创新策略,以期为提升乡村文旅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2025年05期 No.491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0K]
    [下载次数:11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算力发展对降碳增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双重机器学习方法的检验

    李宁;陈亮;孔德源;万相昱;

    大数据时代,算力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区域降碳增效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其具体机制及影响路径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构建区域算力发展指标体系,基于中国2011-2022年省级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实证分析算力发展对区域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算力发展显著提升区域碳排放经济绩效,并降低福利碳强度,形成降碳增效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算力发展通过提升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区域降碳增效。此外,区域、环境规制和政策支持等异质性因素对算力发展的降碳增效效应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揭示算力发展在不同区域和情境下的差异化表现,并提出构建多元化算力供给体系、推进绿色算力一体化发展、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等建议,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低碳发展路径,构建算力驱动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2025年05期 No.491 64-7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9K]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稀土价格话语权提升策略研究

    刘刚;巫成方;

    本文围绕我国稀土价格走势及价格话语权展开研究,以助于推动稀土产业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稀土领域的影响力。当前,我国虽凭借丰富的稀土资源储量与强大的生产能力,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稀土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长期存在稀土价格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性、价格波动剧烈等问题。这背后折射出稀土资源保护性开采落实不足、国际定价体系参与度不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展滞后、行业有序竞争格局尚未健全,以及稀土资源全生命周期综合利用水平待提升等症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稀土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稀土管理逐步规范,产业发展呈现积极向好态势。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去中国化”矿产外交策略,加剧了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外部压力。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多措并举,从完善价格监测体系、构建稀土价格指数、建立价格区间调控机制,分类施策强化稀土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建设,实施稀土资源战略调控与优化配置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稀土价格话语权和市场影响力,共同对抗外部打压,促进我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No.491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8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趋势和波动研究

    姜楠;朱险峰;王延培;

    碳交易价格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核心变量,是引导和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经济信号。对碳价进行分析和预测,有助于提高碳价有效性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效率。本文基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行以来数据,分析收盘价的趋势和波动性,并构建GARCH模型加以拟合分析。研究发现:碳交易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年度阶段性特征明显,AR(1)-GARCH(1,1)模型能够有效拟合全国碳排放权市场的收盘价格。基于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的监测和评估,强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价的市场化调节机制,提升碳价有效性,增强企业参与碳交易内生激励。

    2025年05期 No.491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0K]
    [下载次数:6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城市更新背景下住宅小区人防车位产权的经济效率研究

    李嘉;于明明;

    城市更新背景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优化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其中,住宅小区人防车位兼顾“平战结合”“平急两用”功能,对于提升人居品质、增强城市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住宅小区人防车位产权和价格的关系,系统剖析人防车位产权模糊引发的经济效率困境,分析人防车位利用率偏低的原因是产权规则模糊、产权-定价联动失灵、与城市更新政策协同不足。对此,选择构建“产权明晰—定价创新—政策协同”三位一体的优化路径。首先,构建平时高效利用、平战顺畅转换的新型产权制度,从法律上明确人防车位国家所有权和“平时利用”的用益物权,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奠定法律基础。其次,实行“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双轨定价机制,将人防车位价格纳入政府指导价范畴,以政府指导定价为原则,市场调节定价为补充。最后,实现城市更新规划、地下空间规划与人防规划协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将人防车位收益纳入城市更新资金池,拓展资金来源;将人防车位平时使用权纳入不动产登记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健全人防车位投融资机制,进一步盘活资产。

    2025年05期 No.491 81-87+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9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加快我国数据交易所生态系统建设的现实基础与发展路径研究

    乔夫;王庆德;

    建设数据交易所生态系统,对于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规范化和规模化、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数据交易所生态系统的现实基础和基本结构入手,从制度、技术、市场协同发展的视角归纳阻碍数据交易所生态发展的难题以及需要平衡的重要关系,并指出造成当前数据交易所经营主体不成熟、数据资源分布不平衡以及公共数据共享程度低等共性堵点的原因。基于此,应完善多层次数据交易所生态架构,构建协同共治多元数据交易生态系统,筑牢安全高效可信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底座。

    2025年05期 No.491 88-94+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3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养老服务与保险研究

  • 健康中国战略下社会保障的隐形价值——长期护理保险对中年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实证检验

    荆涛;熊海鹏;高丽英;

    以保险之力推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守护全民心理健康是实施健康优先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社会和家庭的基石,中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在承受较大压力,如何有效发挥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保障作用,对于支持中年群体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3、2015、2018和2020年五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当前长期护理保险政策,通过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分析长护险试点对中年已婚群体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从整体上改善了中年已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且这种改善效应对于农村居民、低教育水平和父母健在的中年群体效果显著;长期护理保险通过影响生活满意度、缓解自身照料担忧和增加家庭收入三种途径来影响中年已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重点增加农村地区的护理资源和向特定群体实施政策倾斜,着力提升长期护理服务质量。

    2025年05期 No.491 95-10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4K]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长期护理保险对医保基金的制度效应研究——基于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分类别分析

    王静仪;王国军;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有效破解了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难题,还通过资金集聚效应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养老服务业和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当前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以医保基金划拨为主,后续如覆盖面从城镇职工逐步扩大,可能加剧医保基金收支压力。因而,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对医保基金的制度效应,是保障长期护理保险收支平衡和长期可持续性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2010-2023年我国省级医保基金相关数据和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对职工医保基金和居民医保基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会增大两类医保基金的压力,且居民医保基金所受的影响比职工医保基金更明显;以医保基金划拨为主的筹资方式是长期护理保险实施以后医保基金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并且居民医保基金更容易受到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方式的影响。基于此,长期护理保险应当尽快建立独立的基金池,探索多样化筹资方式。政策过渡期可以探索建立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制度,未来应当逐步降低医保基金缴费比例,探索多渠道筹资方式,发挥商业护理保险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补充作用。

    2025年05期 No.491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2K]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他山之石

  • 价格机制视角下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优化路径——基于中国、美国、巴西肉牛产业发展数据的比较分析

    徐海俊;程梦莹;肖雪;胡冰川;

    如何实现贸易与生产的协调运行,已成为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关键命题。本文以肉牛产业为研究对象,围绕贸易依赖程度高、成本控制能力弱与价格调节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等现实问题,结合中国、美国、巴西三国在成本结构、生产效率与政策支持方面的差异,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GTAP)模型模拟不同牛肉进口情景下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进口扩张将压缩国内产出空间,削弱要素回报水平,加剧产业链不稳定性。基于此,应健全底线价格调节机制、完善信息监测预警机制、优化贸易与储备调控、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与强化多元风险管理,以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稳定农产品价格。

    2025年05期 No.491 108-113+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1K]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能源经济与电力价格研究

  • 电氢融合能源枢纽的业务模式及经济效益研究——基于对氢能多元利用及生产低碳——经济协同运行的分析

    窦真兰;张春雁;韩冬;李中豪;

    氢能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与终端脱碳应用的核心媒介,电氢融合化发展成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本文探究了电氢融合的业务模式及经济效益,提出考虑氢能多元利用及生产低碳—经济协同优化运行模型。首先,针对绿氢—蓝氢—灰氢多元化生产框架,分析其主要的业务模型与盈利模式,提出相应绿氢、蓝氢、灰氢模型。其次,考虑氢能多元化利用框架,提出燃料电池、储氢罐、氢制甲醇、氢制氨等环节模型;以最大化收益为目标,构建计及多维设备成本、能源成本、多维产品收益的氢能多元利用与生产低碳—经济协同运行模型。最后,利用仿真算例表明:考虑氢能多元利用及生产低碳—经济协同运行模式,能有效降低碳排放,提高综合收益。因此,应强化氢能多元化生产与消纳的政策激励,统筹电氢融合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氢能低碳化与经济性协同。

    2025年05期 No.491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6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引入时间信号的煤电容量电价机制设计及应用研究

    商文颖;陈若镜;董健;叶泽;胡旌伟;王茹;

    目前我国煤电容量电价分月按相同水平执行,没有考虑季节和时段等时间因素,与电力系统运行中不同季节或时段的容量稀缺程度及其价值匹配不够。本文借鉴国外容量补偿机制设计中引入时间信号的经验,首先提出了电力系统不同负荷水平单位电量容量成本的计算方法,通过电力系统负荷曲线揭示了批发市场不同时间的容量价值差异,为煤电容量电价引入时间信号提供了科学依据。然后,建立了省级电力批发市场分时单位电量煤电容量成本的计算模型,并以某省实际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在该省国家核定全年煤电容量电价电费不变的前提下,基于分时单位电量容量成本计算结果设计了引入时间信号的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得出综合考虑季节和时段因素的分时容量电价。结果表明:基于分时单位电量容量成本的煤电分时容量电价机制能够更好地综合反映电力系统运行规律和电力市场经济规律,计算方法科学,仿真结果合理,为目前各地更好地落实国家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完善办法。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得出在容量电价机制中引入时间信号、根据电力系统分时单位电量容量成本制定分时煤电容量电价的启示。

    2025年05期 No.491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5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配电网线损经济成本动态评价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

    张新鹤;王松岑;吴乃月;李国亮;刘玉娇;

    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随着高比例分布式电源与多元负荷的广泛接入使得配电网线损特性日趋复杂。为实现对城市配电网线损水平的精准评估,并为差异化降损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提出一种考虑高比例分布式电源与多元负荷互动的配电网线损动态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当前配电网线损特征,构建包含4个维度、16项二级指标的双层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时序加权平均算子(Time-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 Operator,TOWA)计算动态指标值,以准确反映分布式电源与多元负荷接入条件下的线损动态特性;然后,通过主客观组合赋权法构建双层动态评价模型,结合双层模糊评价方法实现配电网线损水平的综合评估。最终,通过山东省某地级市下辖的4个线损水平已知的配电网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线损水平动态评估方法可以有效反映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多元负荷互动带来的线损水平动态化特征,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2025年05期 No.491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7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融合多种极端天气的电网资产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关征;潘柯;林健;崔航;于起孔;高建伟;张甜;

    电网资产的风险可控是电网规划设计、改造升级和运维管理的基本保障,对于当前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从实际出发评估极端天气影响下电网资产的潜在风险水平。首先,根据电网资产特性,建立考虑融合多种极端天气的电网资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通过BWM法和CRITIC法分别确定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利用纳什均衡理论实现组合赋权;最后,引入Tanimoto系数改进传统的TOPSIS法对H市六个辖区电网资产风险进行评估。分析评估发现:六个市辖区电网资产风险等级呈现梯度变化,且区域差异明显;专项基金储备情况、冰冻强度、地形和地势环境敏感性影响系数等因素可能对风险等级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应建立完善的电网极端天气风险评估标准体系、优化电网防灾资源配置与区域协同机制和健全政策激励机制提升企业自主风险管理能力,以提升电网公司对极端天气下电网资产风险的把控和化解能力。

    2025年05期 No.491 135-14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0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双碳”目标下我国发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张辉;张钰;

    发电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技术创新能够破解能源电力安全、绿色、经济“不可能三角”,这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国内发电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测度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构建了“双碳”目标背景下发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我国发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各样本上市公司企业技术创新综合发展水平存在差距,部分企业呈现出显著的先发优势;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呈现出“东高西低”特征;排名前四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和管理能力对创新产出形成拉动态势,呈现“V”型发展趋势。基于此,应完善减碳技术创新制度环境,提升创新投入能力;畅通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提升创新产出能力;优化人才生态系统,提升创新管理能力;培育创新引领主体,加快形成长效驱动机制;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加快实现智能技术应用与推广。

    2025年05期 No.491 141-146+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2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独立共享储能主体参与多类型电力市场机制及经济性研究

    袁博;王林峰;杨晨光;刘钊;魏孟举;

    独立共享储能主体作为新型电力主体,未来有望以独立主体身份纳入调度体系,并实现与电力调度机构直接签订并网调度协议。随着独立共享储能主体的持续增长,需要建立与独立共享储能主体参与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研究储能的运营策略和经济性。本文基于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设计了独立共享储能参与电量现货市场、调峰市场和调频市场等多类型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并计算各种场景下的盈利能力,分析其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作为独立主体,共享储能参与多类型电力市场具备一定经济可行性,将是共享储能提升效益的关键措施。该研究为独立共享储能主体参与电量现货市场、调峰市场和调频市场的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制定及进一步深化储能主体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基于此,应推动电化学储能降本增效,完善辅助服务交易机制,优化储能运行维护体系,以期助力独立共享储能主体更好参与电力市场。

    2025年05期 No.491 147-15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6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LASSO-TVP混合模型的原油价格预测研究

    俞佳立;房天惠;卓武扬;

    原油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其影响因素及预测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原油价格影响因素时,在考虑了传统的供给、需求、金融和替代产品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原油中下游产品因素,使用LASSO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和分析,并使用LASSO-TVP模型对原油价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金融因素和原油中下游产品因素对原油价格的影响较大,且在不同的时间段上原油价格的核心影响因素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LASSO、TVP和不变基准模型,LASSO-TVP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这表明LASSO-TVP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原油价格。基于此,从精进原油中下游产品的开采及提炼技术、建立健全原油期货市场、选择合适的模型和影响因素预测原油价格等方面对未来原油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2025年05期 No.491 152-157+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0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行业分析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新型工业化体系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

    任冬林;代璐;张艳芳;刘樑;范国滨;

    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支撑。目前尚缺乏一套反映新时代特征和新发展要求的评价标准,为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及政策优化提供精准、前瞻的指引。本文研究立足现阶段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点与重大任务,凝练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维关键要素——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协同发展,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剖析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态势,提出相应的转型发展战略升级路径。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稳中有进,综合指数展现良好上升态势。其中,协同发展效能和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数字赋能呈现较大发展潜力,产业优化转型趋于结构性改善,但在企业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和创新主体活力等方面还存在制约。亟待围绕创新驱动能力、产业迭代升级和数字化创新应用等薄弱环节持续发力,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2025年05期 No.491 158-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9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绿色工厂认定与制造业企业价值提升研究——基于绿色工厂创建的政策实验分析

    苏晨晨;俞颖奇;王飞;

    绿色制造是生态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制造向高端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工信部绿色工厂评定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2-2023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获评绿色工厂对制造业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获评绿色工厂后,企业价值得到显著提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发现:获评绿色工厂通过影响企业环境绩效、政府支持、环保投入对制造业企业价值产生影响;(3)异质性分析表明:获评绿色工厂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效果在企业层面因素和城市层面因素上存在异质性。在企业层面上,大规模企业价值提升效果更好;在城市层面上,环境规制相对较弱的城市、东部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的企业更具备价值提升的优势。基于此,建议未来应强化绿色工厂培育,深化不同层级政府的政策协同效应,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及差异化政策。

    2025年05期 No.491 166-17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7K]
    [下载次数:4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铁水联运经营主体定价行为策略研究——市场需求波动影响下的演化博弈分析

    丁立群;

    铁水联运的合理定价对于促进交通事业发展、提高运输效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突破了传统单主体定价研究的模式,基于供应链视角构建包含铁路、水运及联运均衡的多主体协同定价模型,创新性地引入斯塔克尔伯格模型的竞争不对称性特征,构建了具有层级决策结构的运价博弈模型。其次,针对运输市场需求波动性特征,提出动态博弈—协同迭代优化机制,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量化分析市场参数变化对均衡策略的影响路径,揭示运价协同形成的微观机理。本研究采用动态博弈—协同优化—策略演化的迭代机制,促使运价协同效率有效提升,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构建模型在动态市场环境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为铁水联运系统运价协调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和决策支持方法。基于此,提出构建铁水联运供应链协同决策机制、设计动态收益共享与风险共担体系、强化信息共享与竞合关系管理的建议。

    2025年05期 No.491 172-177+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2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耐心资本、资产流动性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研究

    刘溪;陈守忠;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转换阶段,研究耐心资本如何支持高质量发展,是正确把握培育发展耐心资本方向、真正推动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耐心资本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与内在机制的基础上,以2013-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战略性股权的增加会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而关系型债权的增加会抑制企业高质量发展;资产流动性在耐心资本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中介效应;进一步从行业、要素与机构投资者性质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战略性股权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来自压力承担型机构投资者的耐心资本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显著正相关。因此,应从推动耐心资本增量入场及场内高效循环、为耐心资本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入手,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切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No.491 17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8K]
    [下载次数:8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疗服务与民生价格

  • 构建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基于“内外圈”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张仲芳;万思敏;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涉及高度的利益调节和资源优化利用。然而,目前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缺乏对利益相关主体的综合考虑,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动态调整协作机制尚未形成。鉴于此,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系统分析了公立医疗机构、患者、医保基金和药品耗材供应商四大内圈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阐述了医保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四大外圈利益相关者各自的作用与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内外圈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机制。其次,提出形成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内外圈合力,推动价格改革与医保支付方式、医药领域改革有效衔接两大路径,并利用江西省X市的实践案例说明路径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保障、优化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以及增强舆论宣传等建议。

    2025年05期 No.491 185-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8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落地实施:实践探索、难点剖析与政策建议

    吕锐;吴海娜;杜会征;宋磊;李阳;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规范落地实施,对于完善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和实例展示,分析该项政策落地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难点和问题:诸如项目兼容性提升引发的定价难题、临床实践的适应性问题以及与技术规范之间协调的复杂性。破解这些难点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增强社会宣传力度、提升医院运营管理宏观视野,以推动立项指南的有效且平稳实施。

    2025年05期 No.491 192-196+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6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互联网医疗企业资本结构、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陈军飞;陈玖豪;杨莉;

    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正重塑医疗服务范式,互联网医疗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载体,其高质量发展依赖于资本配置效率与创新动能的协同。本文以2018-2023年沪深A股互联网医疗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该类型企业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创新能力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债务结构、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临界点因数字技术渗透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2)创新能力尤其是数字化创新通过“技术—资本”乘数效应强化上述非线性关系,会使拐点左移且曲线更陡峭。(3)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企业的资本结构弹性更高,大型企业的创新转化效率对资本结构敏感度显著高于中小企业。基于此,应持续优化资本结构,支撑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稳健运营与创新投入;全方位提升企业数据驱动与智能化创新能力,打造数字化医疗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深化政企合作与生态协同,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互联网医疗产业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025年05期 No.491 197-20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7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三农”问题与农产品价格

  • 猪肉价格影响因素识别及预测预警研究——基于LASSO-GBRT模型的分析

    王敏;乔珠峰;郭建鑫;

    准确预测、预警猪肉价格对稳定农产品市场意义重大。本文采用LASSO回归-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组合模型对猪肉价格进行预测,再利用黑色价格预警方法对猪肉价格预警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价格、豆粕价格、小麦麸价格、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活猪价格、能繁母猪存栏量、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等指标是2009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研究期间内影响猪肉价格波动预测预警的主要因素,据此构建的GBRT模型能够较好拟合猪肉真实价格变动趋势;运用黑色预警方法构建的猪肉价格预测警度和实际警度基本吻合。由此提出完善价格预测预警机制,增强风险识别;完善储备体系,精准引导产能调整;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夯实稳产保供能力等政策启示,以保障生猪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

    2025年05期 No.491 204-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4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理与空间溢出效应

    杨红;马婉妮;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基于2011-2023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和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发展指数,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理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链韧性,并且该结果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结论,应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广泛渗透于农村;持续发挥数字经济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领域的作用;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协同发展各地区数字经济,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2025年05期 No.491 210-21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4K]
    [下载次数:9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

  • 数字普惠金融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于经济环境变化视角的分析

    王莉娜;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实现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微观数据,重新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但其驱动效应受到经济环境波动性的调节。经济环境波动不利于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激励作用。就影响机制看,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纠正金融错配的双重路径赋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区域、小规模企业和制造业领域驱动效应更强,显示出对区域环境与产业结构的依赖性。根据上述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动态支持机制,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抗周期能力,推进区域数字金融精准适配,深化产业链数字金融服务协同,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质效。

    2025年05期 No.491 216-222+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0K]
    [下载次数:7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转型升级结构性互促关系研究——基于PVAR模型动态分析

    刘彤彤;张延群;

    数字普惠金融和产业转型升级相互促进,是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2014-2023年中国地级市数据,采用PVAR模型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和产业升级之间的深层关联逻辑。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和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互促关系存在显著结构性分化。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是驱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拓展的核心引擎。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纵向发展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长期数字普惠金融纵向发展对产业升级的边际贡献超越其横向贡献;产业升级对数字普惠金融横向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强于其对纵向发展的反馈。建议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深层次建设,夯实产业升级融资便利化根基,构建产业-金融协同治理生态,推动数实融合协调发展。

    2025年05期 No.491 22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6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基于信贷可得性与信贷配置效率的双重视角

    季康先;张斌;刘晓亭;

    创业是培育壮大民营经济的源头活水,以科技赋能的数字普惠金融拓展了传统金融服务的范围,提高了服务效率,有助于更好发挥金融对民营经济创业活动的支撑作用。本文利用2011-2023年全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民营经济创业活动,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促进民营经济创业活动的效果更为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的信贷可得性、改善信贷配置效率,间接促进民营经济创业活动;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因城市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城市类别不同而具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为此,应持续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创业活动的信贷支持,并根据城市特征因地制宜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创业促进效应。

    2025年05期 No.491 228-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1K]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数据要素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

    李新宁;张玮真;陈林;

    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大议题。上至国家战略布局、下至地方工作实际,深度关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数据要素驱动两个维度探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并结合重点城市实践案例,进一步深化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探索和路径研究。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破除市场壁垒和市场体制障碍,推动企业以技术创新、专业化分工等方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数据要素则通过加快改善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此,应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数字经济建设,夯实全产业链发展基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25年05期 No.491 235-240+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9K]
    [下载次数:5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图书推介

  •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探析——评九州出版社《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榆林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研究》

    吕婷;

    <正>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新时代的文化遗产资源,不仅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陕西榆林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承载着革命历史的光辉与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点。由薛改霞所著的《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榆林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研究》(九州出版社,2024年8月)一书,立足于陕西榆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特征,着重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现阶段陕西榆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于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2025年05期 No.491 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9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探析——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大数据赋能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化与创新发展研究》

    王尚伟;

    <正>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捕捉市场动态,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促进市场营销。同时,大数据技术赋能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率提升,助力企业实现更高效的运营,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由肖翰扬、王青所著的《大数据赋能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化与创新发展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一书,分析大数据在会计信息发展中的作用,全面梳理会计信息化的演进过程,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会计信息化中,并探讨构建适应大数据发展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重点关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的新发展,提出了对应创新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2025年05期 No.491 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8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就业的路径探析——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数字经济驱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影响机理与政策研究》

    杨文华;

    <正>数字技术的变革性进步为经济发展带来数量与结构双重影响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化。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紧密,而数字技术的进步为劳动者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提供了优质工具,数字经济的发展更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由丁述磊所著的《数字经济驱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影响机理与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5年1月)一书,聚焦数字经济驱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影响机理与政策效应,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2025年05期 No.491 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7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互联网 ”背景下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评清华大学出版社《AI 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郑姝敏;

    <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互联网+”的全新背景下,企业管理通过改变其管理手段、优化业务流程等方式,不断实现其数字化转型升级。由常耀斌所著的《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8月)一书,立足于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着重分析了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互联网企业经营实践,提炼产品精髓,萃取数字要素,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025年05期 No.491 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2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